陳銀娥:《現代社會的福利制度》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4-02-27瀏覽次數:341
|

著作名:《現代社會的福利制度》 著 者:陳銀娥 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年 主要內容: 福利經濟學、“福利國家”、福利經濟制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從西方各國福利經濟制度的演變來看,福利經濟制度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主要手段,其運作的正常與否取決于政府基于財政狀況提供的必要經費,同時又會對國民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本書選擇現代社會的福利制度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同時將對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演變的理論研究與中國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實踐相結合起來。全書共分6章。 第一章探討了福利經濟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福利經濟學的演變。本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福利經濟理論的起源,主要介紹了否定社會救濟制度的福利經濟思想及提倡國家福利的福利經濟思想。從福利經濟理論的起源分析中,作者得出的基本結論是:現代社會福利是工業化、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其實施與政府行為聯系在一起。第二部分介紹了福利經濟學的主要思想,具體包括福利經濟學的思想淵源、舊福利經濟學、新福利經濟學及福利經濟學的新發展等內容。在福利經濟學的發展演變中,阿馬蒂亞?森因對正統的福利經濟學理論提出了挑戰,而使福利經濟學獲得了新的發展。通過分析,作者認為,福利經濟學從理論上論證了國家舉辦社會福利的必要性及政府應該采取的政策措施,從而為福利經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章分析了“福利國家”論的演變。主要包括“福利國家”論的產生、“福利國家”論的基本內容、“福利國家”論的變化等。通過分析,作者指出,“福利國家”論是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的必然產物,其理論和政策主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進一步由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思想主張變為政府的行動計劃,由少數資產階級自由派和社會改良派的主張變為幾乎所有資產階級政黨都贊同的主張,并逐步成為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國策。“福利國家”論的發展演變是與資本主義經濟形勢的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第三章對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探討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指出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建立與廣泛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然后分析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一般結構,主要包括福利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社會福利資金的來源、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積極作用等內容;最后對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福利經濟制度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介紹了英國、瑞典、德國、美國等四個國家的福利經濟制度,并進行了對比分析,這四個國家的福利經濟制度有其相似之處,但各有特色。英國作為現代“福利國家”的旗幟,其福利經濟制度完整、全面、系統、普及;瑞典是“全面福利國家”,其基本特點是“普遍福利”,最大特點是崇尚社會平等;德國的福利經濟制度特別注重市場經濟,將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美國的福利經濟制度則帶有較多的“自由經營”色彩。 第四章從“福利國家”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其表現入手,從理論上探討了西方的各種反福利思潮,主要包括現代貨幣主義的社會福利理論、弗萊堡學派的社會福利理論、倫敦學派的社會福利理論、供給學派的社會福利理論、公共選擇學派的社會福利理論及其他一些學者的社會福利理論。作者認為,由于“福利國家”論及福利經濟制度本身存在著一些缺陷,福利經濟制度的建立不僅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因而反福利思潮的興起是必然的,福利經濟制度必須進行改革。各種反福利思潮對于校正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之間的關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理論上的局限。 第五章研究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福利經濟制度改革。本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改革,主要介紹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動機、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方式及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成效。第二部分分析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問題,主要有公平與效率的問題、福利經濟制度的建立是根據“供給”來確定還是“需求推動”、如何改進公共行政管理部門的低效率等問題。第三部分在對制約福利經濟制度進一步改革的因素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趨勢。作者認為,對“福利國家”的福利經濟政策必須進行適當調整,對福利經濟制度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在目前形勢下,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會朝著“社會化”、“私人化”的方向發展,將會走“第三條道路”,而且還會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第六章提出了中國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構想。本章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對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實質進行了客觀評析,并從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演變中得出了對中國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一些啟示。第二部分提出了中國福利經濟制度改革的構想。作者通過對中國福利經濟制度的歷史變遷、中國福利經濟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等進行分析,提出了中國福利經濟制度發展的基本思路及其對策。作者認為,我國福利經濟制度發展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建立多元化的保障主體、多渠道籌資方式、多層次保障結構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保障實施范圍普及化、基本保障社會化、保障制度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集中統一決策管理與分類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為此,應該采取的對策是:社會福利基金由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分擔,各盡其責;循序漸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以現收現付為主的部分積累制;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對社會福利基金管理的監督機制;根據社會福利的不同類別,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建立政府賬戶,政府賬戶與保障銀行相結合,對實行社會統籌的社會福利基金進行管理;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社會福利的法制化進程;根據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中國式的福利經濟制度;等等。 本書對西方福利經濟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及西方福利經濟制度的演變進行理論分析,并結合探討中國福利經濟制度改革。因而本書以制度分析和規范分析為主,所用的實證分析方法主要以理論實證分析為主;同時,本書也較多地運用了比較分析方法,以便對西方福利經濟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規律進行更深刻的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