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下午14:30,部部省共建暨“雙一流”建設系列講堂——尹漢寧教授系列講座第三期在文泉樓南206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由偉德體育官網、發展規劃部、科學研究部共同主辦,也是偉德體育官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德體育官網院長石智雷教授主持本次講座,副校長鄒進文教授、發展規劃部部長高利紅教授、偉德體育官網原黨委書記胡江濱、發展規劃部副部長徐會超以及偉德體育官網的教師、博士生、碩士生等100余人參加。
尹漢寧教授系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原任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尹漢寧教授本次講座的主題為“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歷史條件”。
在9月20日舉辦的第二場講座中,尹漢寧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研究方法,使得學院師生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研究方法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本次講座是上期講座所述研究方法的拓展與應用,尹漢寧教授主要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設的歷史”、“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為什么沒有及時生發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國地主制經濟形態和小生產方式”、“中國近代社會性質”、“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基礎”以及“當代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與后發優劣勢”等六個方面深入論述了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歷史條件。
尹教授首先指出,中西方國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歷史差異,對國家權力結構和治理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深刻影響著經濟體制、政策和發展。在資本主義建設方面,尹教授分析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間以及資本主義萌芽催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時代條件等三個問題。
在中國經濟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方面,尹漢寧教授則指出,兩千多年的地主制小農經濟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若要促進社會化大生產格局的形成,則需要解決好農業中“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同時要克服封閉、保守、狹隘、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的消極影響。而在中國近現代社會中,則存在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經濟形態。這不是一種單純的、獨立的經濟形態,而是一種動態的、復雜的、過渡性的經濟形態,不能用簡單的數量來衡量。對于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尹教授從自然資源、人口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三個方面對其生產力基礎進行了闡釋。他表示,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近代又遭受外敵侵略,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不靠殖民掠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現代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具有道義高度,是世界奇跡。
最后,對于“當代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與后發優劣勢”這一命題,尹教授認為,國際環境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必須抓住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趕上時代,引領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交流座談階段,偉德體育官網朱巧玲教授和楊祖義教授分享了各自的思考與感受。朱巧玲教授主要介紹了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價值取向、理念以及核心概念的思考。她贊同尹漢寧教授提出的方法論體系,同時結合《資本論》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創新指出,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要使用核心概念,將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理論邏輯系統化。楊祖義教授則表示,尹漢寧教授的系列講座展現了中國經濟學人的理論自覺與自信,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建立體現了數代中國經濟學人對學術自主的夢想與追求,同時也對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鄒進文副校長在講座的最后進行總結發言。他首先剖析了經濟學是科學還是藝術這一問題,認為經濟學是介于科學與藝術之間的一門學科。隨后,他介紹了德國、英國、日本、美國和中國等國家近代經濟思想的淵源,指出德國歷史學派是證明國別經濟學存在的一個范例,其經濟思想具有重大價值,卻被英美兩國的經濟思想所遮蔽。最后,鄒進文副校長指出,中國在近代也有自己的經濟學,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的經濟部分也是中國經濟學,當下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有自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學者應協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